人体空间医学治疗疾病的具体原则
人体空间能量分布的不均衡,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,“公转畅通”是人体空间医学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。促进公转畅通是人体空间医学治疗的总原则。人体空间医学的用药与其它治疗方法,都无一不与此相关。在实现公转畅通的过程中,要遵循以下几点具体原则:
一、打破病名,参考症状
“西医的病名,必取决于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。” 而“中医的病,或从病因的性质或突出的症状,或从病机的所在而命名,虽然比较抽象,但它却从整体观出发,局限性比较少。”
人体空间医学提出:打破病名,参考症状。无论是中医的还是西医的病名,一律打破,将症状作为诊断的参考,直指病因,针对病因进行治疗。例如胃病,现代医学将胃病分为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等等,我们认为应用能量撞击的方法,启动下焦能量,使之向上撞击,胃部功能得以恢复,胃病自然消失。
再例如癌症,癌症的原因都是空间能量的高度积聚,通过畅通人体公转的方式疏散空间高度积聚的能量,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癌症问题。症状—是人体微观领域变化的综合表露,在参考症状的过程中,要寻找症状的至高点查找疾病的根本原因。
比如,肚子疼、胸部憋闷、嗓子疼,要从嗓子疼著手治疗。治嗓子疼,用桂枝、葛根或者葛根、知母、杜仲,治疗背部空间,能量有了出路,嗓子疼就好了。嗓子疼好了,胸部憋闷、肚子疼也就得到了治疗。通过至高点查找疾病的根本原因,犹如顺藤摸瓜,顺著症状的至高点,查找疾病的根源所在。
二、为积聚的能量寻找出口
人体空间能量的聚积,是形体细胞或脏腑失去活动力所产生的结果。而人体空间能量的聚积,又会影响到形体细胞或脏腑功能活动时的空间。因此,空间能量积聚引起的疾病与细胞或脏腑本体病变有互为因果的关系,二者可以相互转化,疏散人体空间能量的聚积是解决疾病的关键。癌症的治疗,尤其如此。而癌症姓“瘀”不姓“毒”。癌症是高能量的积聚,在治疗上以疏通为主,不应以毒攻毒。
人体空间的能量是从压力、浓度高的部位、方向,向压力、浓度低的部位、方向运动。在公转这一循环往复的线路上,任何一个部位都担负著两种角色,既是上一个部位能量的直接疏散点,又是下一个部位能量的直接动力点。胸部是腹部能量的直接疏散点,又是背部能量的直接动力点,而背部既是胸部能量的直接疏散点,又是尾闾部能量的直接动力点。治疗人体疾病,要充分考虑能量积聚部位的直接动力点和疏散点,还要考虑第二、第三疏散点。
◆肝病→肺→背部,治疗肝病可从背部入手;
◆肾病→肝→肺部,治疗肾病可从肺部入手;
◆脊背→肾→腹部,治疗脊椎病可从腹部入手;
◆头部→胸→大椎,治疗头部病症可从大椎入手。
此外,外焦空间是五脏六腑能量运动的总出口,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外焦空间进行调解。如果脏腑实,则疏散外焦的能量。如果脏腑虚,就增加、宣腾外焦的能量。
三、至实至虚
至实至虚就是调整压力,是将能量多的部位调动到少的部位。能量多,压力必然大;能量少,压力必然不足。将能量从多的部位向不足的部位调动,是为了调整、均衡压力,调整能量的浓度,使其保持动态均衡的分布。
所谓“至实”,就是加大能量积聚部位的压力,使能量压力积聚到一定的程度,过高的能量自然运动;而“至虚”,就是降低能量不足部位的压力,使能量压力降低到一定的程度,加大与周围能量的压力差,过高的能量自然向能量不足部位补充。至实至虚的目的,是促进能量的自然流通,并非引动能量运行。
四、运动中实现补泻
传统中医治疗,以补泻为主,“补其不足,泻其有余”。我们认为人体内部能量运行的特点是由高向低,能量从浓度高的空间向浓度低的空间运行。在这一过程中,高能量得以疏散,低能量得以补充,能量对行经之处的细胞产生撞击,促使其恢复本来的功能。
在运动过程中实现泻、补、通、散。
泻:泻起点之实,补:给下方动力,补充下方能量不足;通:在行的过程中起到疏通的作用,疏通行经空间能量的淤滞;消:在行中散热化结。
五、清降清升
人体内,会阴区域为地,其能量上升,肺部区域为天,其能量下降,清升浊降,气化生焉,三焦通矣,这是正常的能量运行规律。
人体空间医学提出,实现清升浊降,必须首先要“清降”,也就是要清肺,保证肺部肃降功能的实现。清肺,要疏通外焦,外焦空间只有常清、常空,肺部能量才能越肩胛沿胛缝向外焦运动。清降实现了,人体内部的清升浊降才能实现。
如果上焦部位能量淤滞,无法疏通,人体的清升浊降受阻,人体的动力将无法产生。
以上内容来源:郭志辰大夫《空间医学》
延伸了解具体技术产品:【川公英|相关技术介绍_专利设备及产品介绍_技术服务范围】
真正的健康,是恢复身体自愈能力和功能状态!
合作咨询联系微信:jkys2786